首 页 | 单位概况 | 政务公开 | 业务工作 | 网上办事 | 互动交流 | 友情链接
   今天是:
 信息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政务公开>>>业务工作>>>新闻宣传
卫生计生纪念日小知识
信息来源:委机关  更新时间:16-07-25 09:34:00
收藏
打印
关闭
字体:【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这是1953年发起并经由世界卫生组织确立的节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形式的活动,目的是调动社会各种力量来帮助麻风病人克服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获得更多的权利。

  世界抗癌日(2月4日)《巴黎抗癌宪章》是2000年2月4日在法国巴黎世界肿瘤高峰会议上签署的,会议呼吁建立肿瘤科研的国际性合作,攻克癌症,使全世界报癌症病人都能得到更好的医疗、照顾和关心,并把每年的2月4日定为“世界抗癌日”。

  国际爱耳日(3月3日)1998年3月,万选蓉等15名政协委员针对我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薄弱这一现实提出了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第2330号提案。经10个部门共同商定,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3月3日确定为国际爱耳日。

  世界青光眼日(3月6日)世界青光眼协会和世界青光眼患者协会在2008年共同发起将3月6日定为世界青光眼日,这也是世界第一个青光眼日。

  国际妇女节(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全称是“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在中国又称“国际妇女节”、“三八节”和“三八妇女节”。从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妇女争取“男女平等”游行集会以来,至今已走过了百余年历程。

  世界肾脏日(3月第二个星期四)经国际肾脏病学会与国际肾脏基金联盟联合提议,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确定为世界肾脏日,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慢性肾脏病以及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的认识,并重视在慢性病的早期检测和预防方面全球性的迫切需求。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定于每年的3月15日,最先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促进各国和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世界睡眠日(3月21日)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27%的人有睡眠问题。国际精神卫生组织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于2001年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的3月21日,即春季的第一天定为“世界睡眠日”。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3月24日确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是为了纪念1882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霍向一群德国柏林医生发表他对结核病病原菌的发现,以提醒公众加深对结核病的认识。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3月最后一周星期一)1996年,国家教委、劳动部、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国家体委、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通知,确定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日。设立这一制度是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爱国卫生月(每年4月)198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要求各级政府要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社会发展规划,使卫生条件的改善及卫生水平的提高与四化建设同步发展。全国爱卫会第八次扩大会议确定,自1989年起,每年4月份为“爱国卫生月”。

  世界卫生日(4月7日)1948年,第1届世界卫生大会要求建立“世界卫生日”以纪念世界卫生组织的诞生。自1950年以来,每年于4月7日庆祝世界卫生日,旨在引起世界各国人民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注,提高人们对卫生领域的认识。

  世界帕金森病日(4月11日)从1997年开始,每年的4月11日被确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这一天是世界帕金森病的发现者-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多在60岁以后发病,导致生活不能自理。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4月15日-21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是由中国抗癌协会1995年倡导发起的,每年的4月15日-21日规定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简称“4·15”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世界血友病日(4月17日)每年的4月17日为“世界血友病日”。为了纪念世界血友病联盟发起人--加拿大籍的法兰克·舒纳波先生对血友病患者的贡献,以及唤起大众对于血友病的正确认知,自1989年起,确定以他的生日作为“世界血友病日”。每年到了这天,世界血友病联盟都会举办活动,同时世界各地血友病患者也共襄盛举。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4月25日)1986年6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卫生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全国妇联、广播电影电视部、经济贸易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布通知,成立全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协调小组,每年4月25日开展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

  世界防治疟疾日(4月25日)世界防治疟疾日由世界卫生大会在2007年5月第60届会议上设立,旨在推动全球进行疟疾防治。2008年4月25日为首个世界疟疾日。我国决定将每年4月26日定为“全国疟疾日”。

  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4月最后一周)卫生部决定从2002年起,每年4月最后一周为《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全国各地都会在此期间举行宣传活动,增强农民工等群体的职业病防范意识,同时对企业用工提出要求。2001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卫生部决定从2002年起,每年4月最后一周为《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

  世界免疫周(4月最后一周)为了强调计划免疫在拯救生命方面的重要性,并鼓励家庭为预防致命性疾病而使自己的孩子们获得免疫接种,世卫组织每年联合各个国家,组织为期一周的计划免疫运动,公众教育和信息共享活动。

  世界哮喘日(5月第一个周二)世界哮喘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推出的一个纪念活动,其目的是让人们加强对哮喘病现状的了解,增强患者及公众对该疾病的防治和管理。从2000年起,世界哮喘日改为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二。

  世界红十字日(5月8日)世界红十字与红新月日是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以及188个国家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共同的纪念日。1948年,经国际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同意,红十字会创始人亨利·杜南的生日5月8日被定为世界红十字日。

  国际护士节(5月12日)该节是为纪念现代护理学科的创始人--弗劳伦斯·南丁格尔,于1912年设立的。设立国际护士节的基本宗旨是倡导、继承和弘扬南丁格尔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勇于献身的人道主义精神。

  防灾减灾日(5月12日)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为了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将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世界高血压日(5月第二个星期六)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为此,1978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决定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世界高血压日”,旨在引起人们对防治高血压的重视。世界高血压联盟成立以后,决定从2005年起将每年的5月第二个星期六定为世界高血压日。

  防治碘缺乏病日(5月15日)自1993年国务院召开“中国200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动员会”以后,确定从1994年起,每年的5月5日为防治碘缺乏病日,2002年起,又改定为每年的5月15日。

  国际家庭日(5月15日)1989年12月8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宣布1994年为国际家庭年。1993年纽约特别会议提出从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定为国际家庭日,以此提高各国政府和公众对于家庭问题的认识,促进家庭的和睦、幸福和进步。

  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5月20日)每年的5月20日是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1990年5月10日卫生部决定,将每年的5月20日作为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广泛开展宣传、咨询活动,以强化母乳喂养意识,从而更好地实行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

  中国学生营养日(5月20日)为在学生中开展营养教育工作,倡导合理营养、平衡膳食,自1990年起,在每年的5月20日组织开展学生营养宣传活动。这项宣传活动得到广大师生、家长的欢迎和许多营养学专家的积极参与支持。

  饮用水卫生宣传周(5月第三周)饮用水卫生安全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切实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卫生部于2012年1月10日以卫监督发〔2012〕3号印发《卫生部关于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的指导意见》,并确定于每年5月的第三周开展饮用水安全宣传周活动。

  全国计生协会员集中活动日(5月29日)每年在中国计生协成立纪念日5月29日前后,全国各地计生部门都组织广大会员、群众开展“会员集中活动日”活动。该活动是1998年在宋平会长提议下创立的。

  世界无烟日(5月31日)为了引起国际社会对烟草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7年11月建议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并于1988年开始执行。自1989年起,世界无烟日改为每年的5月31日。

  儿童节(6月1日)国际儿童节定于每年的6月1日。它是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抚养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为了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而设立的节日。

  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它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

  全国爱眼日(6月6日)1992年9月25日,天津医科大学眼科教授王延华与流行病学教授耿贯一,首次向全国倡议设立爱眼日。1996年,卫生部、教委、团中央、中残联等12个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将爱眼日活动列为国家节日之一,并重新确定每年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

  中国环境与健康宣传周(6月5-11日)为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广泛宣传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进一步增强全民环保意识,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同时配合实施《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农工党中央联合国务院相关部委(局)共同决定,从2008年开始,每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国环境与健康宣传周”活动。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为每年农历,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最初是我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后来传说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溺水而亡,因而这一天也同时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如今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献血者日(6月14日)6月14日是发现ABO血型系统的卡尔·兰德斯坦纳的生日,为鼓励更多的人无偿献血,宣传和促进全球血液安全规划的实施,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国际献血组织联合会、国际输血协会将该日定为世界献血者日。

  食品安全宣传周(6月第三周)《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1-2015年)》确定每年6月第三周为食品安全宣传周,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声势浩大的食品安全主题宣传活动。

  国际禁毒日(6月26日)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即国际反毒品日。1987年6月12日到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有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

  全国核应急宣传周(7月3-9日)为进一步加强核应急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对核电安全的信心,为核能健康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定于7月3-9日开展全国核应急宣传周活动。

  酷暑天气(7月-8月)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中国夏季炎热程度总体呈增强趋势。气象资料显示,中国自1951年到2010年,全国平均温度上升了1.38?C,极端高温事件和高温日数范围扩大,频次增加。

  世界人口日(7月11日)1987年7月11日,地球人口达到50亿。1990年联合国根据其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36届会议的建议,决定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

  世界肝炎日(7月28日)为了加强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世卫大会决定采取一系列的战略措施,首先就是将每年的7月28日设为世界肝炎日,并且从2011年开始首次举行宣传活动。另外,会议还制定了加强疾病监测、加强预防措施、为发展中国家制定符合国情的措施等一系列战略。

  健康生活方式大会(8月)为贯彻落实《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积极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搭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2年起每年8月召开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大会。

  世界母乳喂养周(8月1-7日)国际母乳喂养行动联盟(WABA)确定每年8月1日至7日为“世界母乳喂养周”,旨在促进社会和公众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和支持母乳喂养,拓宽母乳喂养的内涵,创造一种爱婴、爱母的社会氛围。

  全民健身日(8月8日)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和纪念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起,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9月1日)2007年9月1日,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全国爱卫会办公室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起了以“和谐我生活,健康中国人”为主题,以“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为口号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并确定每年的9月1日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

  世界预防自杀日(9月10日)2003年9月10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首个“世界预防自杀日”,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呼吁各国政府、预防自杀协会和机构、当地社区、医务工作者以及志愿者们,共同提高公众对自杀问题重要性以及降低自杀率的意识。

  全国爱牙日(9月20日)1989年,由卫生部、教委等部委联合签署,确定每年的9月20日为(中国)全国爱牙日。每年的爱牙日都设有主题,旨在进一步强化公众对口腔卫生的关注,普及口腔卫生知识。

  世界老年性痴呆病宣传日(9月21日)1994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在庆祝该协会成立10周年之际,将每年的9月21日确定为“世界老年性痴呆病宣传日”。中国在2001年开始参加这一活动,并成立了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

  世界心脏日(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心脏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为提醒人们的重视,世界心脏联盟确定了每年一次的“世界心脏日”,以2000年9月24日为第一个,以后则以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世界心脏日”。

  国际聋人节(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1957年,世界聋人联合会根据欧洲各国聋人组织的倡议,决定1958年9月28日为第一个国际聋人节,并规定以后每年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为国际聋人节。

  公开信发表纪念日(9月25日)1980年9月25日,中央发出《关于控制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号召党员、团员带头只生一个孩子,还要适当强调晚婚晚育。公开信成为我国计划生育史上的里程碑。

  世界避孕日(9月26日)世界避孕日为每年9月26日,旨在提高年轻人的避孕意识,促进年青人对性行为与生殖健康做出负责任的选择,提高安全避孕率,改善生殖健康教育水平,从而促进年青人的生殖健康和性健康。

  世界狂犬病日(9月28日)在国际狂犬病控制联盟的倡议下,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及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共同发起并作出决定,将每年的9月28日正式设立为世界狂犬病日。第一个“世界狂犬病日”是2007年9月8日。

  全国大型义诊活动周(10月第二周)为着力解决卫生计生系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建设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2013年起,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决定在全国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国大型义诊活动周。

  全国高血压日(10月8日)为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危害健康严重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都来参与高血压预防和控制工作,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增强全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卫生部决定自1998年起,将每年的10月8日定为全国高血压日。

  全国敬老月·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全国敬老月是由中国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的一项全国性爱老敬老社会活动,旨在大力宣传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和应对策略,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和敬老意识。重阳节,又称为“踏秋”,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

  世界精神卫生日(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在1992年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旨在提高公众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认识,促进对精神疾病进行更公开的讨论,鼓励人们在预防和治疗精神疾病方面进行投资。

  世界镇痛日(10月11日)2003年,欧洲各国疼痛学会联盟发起“欧洲镇痛周”,旨在提高人民对及时合理防治疼痛科学意识。国际疼痛学会(IASP)将2004年10月11日定为“世界镇痛日”,并建议根据各国情况,将10月中旬的一周定为“镇痛周”。

  世界关节炎日(10月12日)每年的10月12日是世界骨关节炎日,其目的也是提醒人们重视对骨性关节炎的防治。1998年4月,在WHO支持下,瑞典隆德大学研讨会提出将2000-2010年定为骨与关节的十年。2001年4月,我国设立了卫生部关节炎防治教育计划基金。

  世界视觉日(10月第二个星期四)世界视力日或称世界视觉日为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四,是由世界卫生组织主导,结合国际防盲组、国际狮子会、奥比斯等全球多个国际志愿机构共同成立的全球医疗公益行动。

  世界血栓日(10月13日)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于2014年3月25日举行世界血栓日活动全球媒体发布会,将每年的10月13日设立为世界血栓日,并正式启动第一届血栓日活动,通过系列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认知,促进血栓性疾病的规范诊治,推动血栓性疾病的防治事业。

  全球洗手日(10月15日)全球洗手日是促进用肥皂洗手公私伙伴组织发起的,号召全世界各国从2008年起,每年10月15日开展用肥皂洗手活动。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开始倡导,目的是呼吁全世界通过“洗手”这个简单但重要的动作,加强卫生意识,以防止感染传染病。

  世界骨质疏松日(10月20日)世界骨质疏松日是在1996年最早由英国国家骨质疏松学会创办,从1997年由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赞助和支持,当时定于每年6月24日为世界骨质疏松日。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开始参与并作为联合主办人,并将世界骨质疏松日改定为每年10月20日。

  世界传统医药日(10月22日)1991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在北京召开国际传统医药大会,会议一致通过了以“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药”为主题的北京宣言,并建议每年的10月22日为世界传统医药日。

  男性健康日(10月28日)从2000年起,国家人口计生委将每年的10月28日确定为“男性健康日”,倡导各地加大对男性健康的宣传力度,倡导家庭和社会更加关爱男性,更加关注健康。

  世界卒中日(10月29日)世界卒中日是由世界卒中日组织呼吁设立的,是为了呼吁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卒中是脑中风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关爱流动人口大型宣传活动(11月)“你在他乡还好吗”关爱流动人口大型宣传活动自2004年开始举办,各地都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服务活动。

  联合国糖尿病日(11月14日)联合国糖尿病日的前身是1991年由国家糖尿病联合会和世卫组织发起的“世界糖尿病日”,自1992年起在每年的11月14日举行宣传活动,旨在使全世界所有国家加强对糖尿病的宣传教育、防治和监测,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更加关心糖尿病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加强对糖尿病预防措施、治疗手段的研究,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联合国糖尿病日的标志是一个蓝环。

  世界慢阻肺日(11月第三周星期三)自2002年起,在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举行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纪念活动。宗旨是帮助人们提高对慢阻肺的认识,改善慢阻肺诊断不足和治疗不力的现状。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慢阻肺为世界第四大致死原因,仅次于心脏病、脑血管和急性肺部感染,与艾滋病一起并列第4位。2002年的11月20日正式成为首个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

  世界厕所日(11月19日)2013年7月24日召开的第6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1月19日设立为“世界厕所日”,以推动安全饮用水和基本卫生设施的建设,倡导人人享有清洁、舒适的卫生环境。

  心梗救治日(11月20日)为提高公众对心梗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知,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救治流程,2014年,我国首次成立了“心梗救治日”,确定每年的11月20日为“中国1120心梗救治日”。1120寓意有两个,一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要迅即拨打120;二是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黄金时间为120分钟,从发病至开通梗死血管如能在120分钟内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为世界艾滋病日,是因为第一个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此日诊断出来的。该宣传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世界艾滋病日的标志是红丝带。

  世界强化免疫日(12月15日)12月15日是“世界强化免疫日”。该宣传日由1988年第41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确定并实行,主要是为消灭脊髓灰质炎而设立。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感染者,强化免疫是消化脊髓灰质炎的重要措施,其目的是通过免疫高危险年龄组0-4岁的每个儿童,尽可能快地阻断脊髓灰质炎地方性流行。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主办:mobile28365-365    
地址:宜春市行政中心宜阳大厦西座8-9楼 邮编336000   联系电话:0795-3224926
技术支持:宜春市政务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赣ICP备14003329号